English 
主办: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
SRMC观点
无线电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中的作用:从观测到行动

无线电技术在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中的作用:从观测到行动

 

标签

 《无线电监测站防雷与接地技术》出版发行

《无线电监测站防雷与接地技术》出版发行

2022年4月,由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陈良、万峻以及外部专家共同编写的《无线电监测站防雷与接地技术》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当前,全国各级无线电监测站配备有大量的监测设施、...

标签

《民法典》第252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法理分析

《民法典》第252条“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法理分析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民法典》共7编1260条,在...

标签

百年红色通信  短波蓄势腾飞

百年红色通信 短波蓄势腾飞

回顾建党百年的红色通信,便是从“半部短波电台”起家,自此,从战火硝烟到全面解放,短波电台功不可没,在作战指挥和情报传递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短波通信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曾在1941年为全军通信兵题词...

标签

电信日专稿|5G电磁辐射探秘

电信日专稿|5G电磁辐射探秘

5G作为我国“新基建”的典型代表,在中国数字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在频谱资源供给,还是设备制造、基站规模、用户数和应用创新等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随着5G的普及应用,大家一直关心的5G电磁辐射...

标签

中心科普 | 《全球业余卫星介绍》(六)典型的废弃业余卫星

中心科普 | 《全球业余卫星介绍》(六)典型的废弃业余卫星

业余卫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61年到1972年,这一时期的业余卫星寿命很短,大多只有二三十天,主要用作卫星技术试验,参与通信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人数约为几百至几千人;第二阶段从1972年到1980年,卫...

标签

中心科普 | 《全球业余卫星介绍》(五)中国业余卫星(下)

中心科普 | 《全球业余卫星介绍》(五)中国业余卫星(下)

在回溯我国第一颗业余卫星的基础上,本文分别对我国目前在轨的业余卫星、已退役的业余卫星及未来将部署的业余卫星进行梳理,总结我国发展卫星业余业务开展的特点。 1. 我国在轨的业余卫星...

标签

当前页:112页 [下一页][末页]
More>>作者库
蒲星

蒲星

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于2004年参加工作,200...

查看详情>>

李伟

李伟

工学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先后就职于国家无线电...

查看详情>>

李芃芃

李芃芃

工学硕士,现就职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

查看详情>>

李辉宇

李辉宇

工学硕士,毕业于东南大学,现就职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

查看详情>>

王文娟

王文娟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 助理...

查看详情>>

卞慧君

卞慧君

文学硕士,现就职于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哈尔滨监测站。...

查看详情>>

郝才勇

郝才勇

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毕业于湖南大学,伦敦帝国理工...

查看详情>>

查看更多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