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逐梦九天 无限可能”为主题的2024卫星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银河航天解决方案总监杨波以《低轨巨型星座与低轨宽带物联技术》为题发表了演讲,他表示:“银河航天已成为商业航天的一面旗帜,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实现了卫星与载荷低成本量产、‘小蜘蛛’星座部署和宽带物联网应用,旨在通过研发和部署低轨卫星,实现全球覆盖和高速数据传输,从而满足全球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
低轨星座加速发展,频轨资源日益紧张
随着星地融合技术的发展,各国越发注重在卫星通信领域的创新与竞争,包括频谱、星座、商业化等。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全球在轨活跃卫星超过一万颗,其中低轨卫星占9254颗;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球规划星座372个商业星座,在轨超过100颗星的星座有7个。
杨波在演讲中谈到,低轨卫星通信星座一般采用Ku/Ka频段,基于专用卫通终端的宽带星座快速部署,并初步实现商业闭环。
在Ku频段,网络资料申报数量极少,协调优先级低,且Starlink、Oneweb系统瓜分殆尽;在Ka频段,网络资料申报数量排名第二,同样协调优先级较低,集中申报时间在2017年及以后,且Starlink、Oneweb等系统资料申报时间处于2014年前后。
在谈到我国地轨卫星在Q/V频段目前发展时,杨波表示:“我国在该领域有两大优势,一是我国在Q/V频段申报的NGSO卫星网络数量全球最多;二是我国率先发射Q/V卫星,可发挥我国国际协调的优势。”
近年来,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快速发展,但同样也面临频轨资源日益紧张的难题。杨波介绍,Sub 6GHz频段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含2G/3G/4G/5G移动通信、WiFi、蓝牙等地面通信频段,也包括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测控等频段。各频段频段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
此外,杨波还谈到了三大频率之间相互干扰共存的问题。一是GSO与NGSO之间频率干扰与共存;二是NGSO与NGSO之间频率干扰与共存;三是NGSO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之间频率干扰与共存。
总的来看,整个地面卫星互联网通信还是以“天通”为主进行商业化拓展,以语音和“短期通信”为主,更多是向4G通信靠拢。
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可应用于物联网服务,拓宽应用领域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到,要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覆盖水平,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
从发展趋势来看,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有其必要性。杨波在给出了三大原因,一是低轨卫星互联网具有低成本、大带宽、低时延特性,巨型星座带来更大连接能力;二是国内外共同推动,星链发射累计达5000星以上,用户高达200万。我国星网陆续启动建设,银河航天星座等建设的开启。三是L等低频段资源枯竭,高频段频率开拓成为可行途径,以及高价值用户或地面物联网数据中继回传对高速率提出高要求。
银河航天完成了国际首颗Q/V/Ka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通信容量达24Gbps,至今在轨状态良好。杨波介绍,该卫星2020年1月16日发射入轨,已得到全面验证,在轨运行时间3年8个月,是载荷/平台一体化的大能源、全电推卫星。
2020年度,凭借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获得了“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从整个产业发展来看,银行航天对未来航天做了初步探索。银行航天推出了国际首颗Q/V/Ka频段卫星,在能力上逼近Starlink的水平。目前,银河航天基于在轨的8颗星,2021年前后逐步探索出了低成本部署量产的能力和在轨应用管控的技术,目前这8颗星在国内可实现3分钟通信,且整个运行系统是独立的。
在应用领域来看,目前已经实现了与电力行业宽带物联网通信试验验证,如电网监测图像视频、海量电力数据的回传。
未来,高低轨融合卫星物联网的发展也将逐步开启。银河航天联合中国联通完成高低轨融合卫星物联网系统开发与试运营,可兼顾当前迫切需求(高轨)和未来低轨组网应用的新型物联网终端和配套应用系统,形成了标准物联网终端+服务资费套餐。(原标题:逐梦苍穹 | 银河航天杨波:低轨巨星座时代开启,卫星宽带物联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