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主办: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
首页>【专栏】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发展历史回顾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发展历史回顾

【字体: 2008年05月23日 15:49
(一)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
 开栏语
1988年正式获准组建开始,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20年。这20年,我国经济连年腾飞,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强大,与此同时,无线电事业亦蓬勃发展。两个中心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防建设以及无线电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组织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技术设施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做出了无愧于“电波卫士”光荣称号的业绩,为国家无线电管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作用。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成长历程,也是我国各级无线电管理技术机构发展的缩影。为此,本刊自本期开始开设“历程,不平凡的二十年”专栏,全面回顾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20年来的发展历程。
 1962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央、各中央局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我国无线电管理有了正式的统一的组织机构。之后,无线电管理体制和机构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历经数次调整,工作职能与管理手段不断充实和完善。无线电管理的技术机构和技术手段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 机构的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快速发展,无线电管理工作已从过去主要面向党、政、军机关的无线电通信,发展为包括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等20多种业务。经济建设和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国党政军民无线电的统一管理,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要做好无线电管理,技术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984年4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各级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组织作适当调整,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改称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同时还明确各级无委应建立监测站,加强对无线电的技术管理。
同年7月,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当时无线电管理水平还很低,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技术管理手段,没有建立无线电监测机构,影响了无线电事业的发展。为此,会议强调,无线电监测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无线电科学管理的主要方法,没有“空中交通警察”无法维持空中电波秩序,抓紧建设国家无线电监测网很有必要;各级无委要明确树立“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为国防建设、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要以维护电波秩序为中心加强无线电波的技术监测。会议确定,各级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按行政编制,监测机构按事业编制。无线电管理机构和监测机构安排的工程基本建设、科研项目所需的统配物资,分别由国家无委编制年度计划报请国家计委、国家物资局安排解决。
 为适应国家四化建设和军队精简整编的情况,国务院、中央军委于1986年11月批准对我国无线电管理体制进行再次调整,实现统一领导、分工管理的体制,即保留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无线电管理工作,其办事机构由军队转到政府,并实行对外公开;为维护国家无线电管理法规,加强科学技术管理,全国的无线电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并逐步建立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计算机系统、无线电监测系统和无线电管理的科学研究机构,其建设方案、人员编制、经费等另行报批。
这样,不仅从根本上确立了新时期无线电管理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加强无线电技术管理、建立无线电管理技术手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出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对设立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无线电监测和频谱研究的机构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无委办按照中央要求,对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国家无线电频谱研究所等三个技术机构的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于1987年向国务院提交了建设方案。同年9月,国务院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明确指出:国家无委的三个技术机构的人员编制、经费、技术设施建设、物资、进口设备免税等问题分别报送劳动人事部、国家科委、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海关总署和国家物资局等部门分别协调和审批,国家计委委托邮电部审批技术设施建设项目。之后,国家无委主任李鹏总理也对无委所需的人员编制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
根据会议精神和总理批示,人事部于1988年5月批复了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和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事业编制各10人,并明确所需人员从国家机关内部调剂解决。随后财政部也同意三个技术机构的建设,在财政经费上给予了支持和保障。
具备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来源后,国家无委于1988年8月27日正式批准在京成立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和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以下称“两个中心”)筹备组,任命希玉久同志为筹备组副组长。为了加快筹备工作并适应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需要,两个中心筹备组在国家无委办领导下,一边积极开展基建、队伍等筹备工作,一边力所能及地开展频谱管理、无线电监测等业务工作。1991年3月22日,国家无委办明确两个中心为副局级单位,启用新印章,正式开展技术业务工作。1993年,杨春青同志被任命为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主任,希玉久同志被任命为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副主任。
 两个中心的建立,填补了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由军队转移至政府后缺乏技术支撑机构的空白,掀开了无线电技术管理工作、技术手段建设的新篇章。
2 编制的变化
1988年10月,国家无委第22次全体会议进一步明确,国家无线电监测系统、频谱管理中心和频谱管理研究所三个技术机构的组建,经国家计委(或委托邮电部)组织审定后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分步实施,并同意国家无委办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基建、人员编制、行政事业费、物资供应和科研等项目计划,由邮电部代为审查汇总,相关部门戴帽下达给邮电部,不占邮电部指标。根据会议精神,人事部于1989年4月作出批复,将两个中心的事业编制扩充为50人。
1994年,为加强国家对无线电管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国务院对全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事机构设置进行调整,无线电管理实行中央和省(区、市)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国家无委办作为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在邮电部单设。为适应这一调整,国家无委办于当年11月17日对两个中心的机构设置进行了适当调整,按照人事部下达的编制核定了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机构设置编制和领导职数。其中,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设主任、副主任、总工程师各1名,5个副处级职能机构:办公室、无线电监测处、设备检测处(国家无线电频谱监测和检验中心)、技术处和技术开发部,1个正处级单位(北京监测站);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设主任、副主任、总工程师各1名,5个副处级职能机构:办公室、频谱工程技术处、台网管理处、信息管理处和技术开发部(见图1)。
 

                                         

1 两个中心的机构设置
随着无线电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无委所属三个技术机构的人才紧张的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编制已不能满足需要。1996年2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作出批复,两个中心的事业编制增加至180名(包括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为130名,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为50名),经费实行全额拨款,其中含北京、上海、成都监测台事业编制80名。
按照国家无线电监测网总体技术方案以及国家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九·五”规划、“十·五”规划的要求,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要在全国建设9个国家级短波/卫星监测站。为此,中编办于2003年12月同意将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事业编制由130名增加为385名,其中,北京监测站事业编制55名,上海、成都、福建、陕西、云南、乌鲁木齐、哈尔滨、深圳等8个监测站事业编制各35名。
3 机构的变迁
两个中心筹备初期,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装备都非常缺乏,没有正式的办公地点,只能临时租用简陋的宿舍用作机房,艰苦地开展各项工作。1993年3月,两个中心搬到位于阜成门的宿舍楼,安装了短波、超短波监测和测向天线,开始有了一些开展业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术装备。1995年12月18日,两个中心正式迁入国家无委业务机房楼。按设计要求,相继建设了计算机机房、监测机房、北京监测站和监控中心、监听和测向设备(系统)、设备检测屏蔽室等技术设施。在此基础上,两个中心开始全面履行无线电频谱管理、监测和设备检测等职责,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技术支撑开始步入正规化、现代化、科学化的轨道。
1993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正式颁布施行。《条例》第十条和三十九条对两个中心的职责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和各级无线电监测站、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分别承担电波监测、技术审查、新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站……负责对无线电信号实施监测。”第四十条更为具体地规定了各级无线电监测站的5项主要职责。《条例》的施行,从法律上确定了两个中心及国家级监测站的地位和职责,使中心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有法可依,标志着中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1998年3月,国务院对所属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进行调整,决定撤销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工作改由新组建的信息产业部承担。同年,为适应国务院机构改革和国家无线电管理体制调整,信息产业部同意两个中心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对外统称“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同时任命杨春青同志为两个中心的主任。合并后,中心内设9个正处级处室,包括:综合办公室、人事处、频谱工程处、信息管理处、无线电监测处、设备检测处、技术开发与培训部、中国无线电管理编辑部、北京监测站(台网管理处)。另外,信息产业部决定原国家无委办的人事、财务、后勤等职能并入中心。1999年8月,部编办进一步明确,两个中心从由无线电管理局协助相关司局进行管理调整为部直属单位,仍作为国家无线电管理的技术支撑机构,其工作职责、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均维持不变;业务工作仍由无线电管理局归口管理。
1999年12月,张胜利同志被任命为两个中心的主任。2001年12月,两个中心由副局级单位晋升为正局级单位。2002年11月,信息产业部对无线电管理局和中心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中心张胜利主任为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这一调整充分考虑到了无线电管理局与中心的业务工作关系,客观上促进了无线电管理工作的开展。2004年,信息产业部任命张胜利同志为无线电管理局局长,任命刘岩同志为两个中心的主任兼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
 按照中央编办2003年12月的批复文件,中心相继组建了北京监测站、哈尔滨监测站、上海监测站、成都监测站、乌鲁木齐监测站和深圳监测站,成立了福建监测站筹备组,陕西监测站和云南监测站正在筹建中。2006年,又组建了卫星频谱轨道研究室(卫星频谱轨道工程处)。目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组织机构如图2所示。
 

                                     

2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的组织机构
随着组织机构的不断完善,中心人才队伍亦不断壮大,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心已有近160名职工,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近70%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综合办公室  顾问:杨春青 希玉久

分享:
标签: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发展历史回顾 阅读:10868
Top